- 新聞中心
商湯承辦第三屆國際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會 培育未來人工智能創新人才
第三屆國際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會(Inter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air, 以下簡稱IAIF)於10月16日在上海商湯科技大廈成功舉辦。本屆賽事由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指導,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局、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主辦,上海市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承辦,旨在為各國青少年學習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重要的交流平台,發掘出全球具發展潛力的中小學生科創項目,致力培養未來的人工智能創新人才。本屆賽事吸引全球超過300所中小學的665個科創項目參賽,分別來自8個國家及地區,最終共有98所中小學的121個科創項目成功晉級決賽。
商湯承辦辦第三屆國際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會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的顛覆性技術,近年正不斷刷新技術成果並落實於不同領域,市場對AI人才的需求相當迫切。IAIF通過聯合全球各界力量,致力推動青少年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AI基礎教育發展。此前,IAIF已成功連續舉辦兩屆,共吸引來自全球14個國家及地區的3,000多名參賽者參與,近2,000個科創項目投稿,涵蓋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數據挖掘等眾多AI領域。
決賽項目經過45位資深評委的評審
第三屆IAIF於2021年7月正式啓動,重點關注AI時代的機遇及挑戰,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與發展,以及探討人與人工智能共生、共存所產生的無限可能性。在10月16日舉辦的終評活動中,晉級決賽的團隊在線上進行了項目展示與答辯。經過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和果殼等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大學、教育研究機構和科技企業的45位資深評委認真細緻的評審,最終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李露菲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吳可遇共同研究的《基於人體姿態識別和機器學習的武術教學及評價系統》項目、以及浙江省溫嶺中學黃浦城、王秉暘和林尹航所帶來的《基於OpenCV-雙光成像洪澇搜救二位一體無人機》項目雙雙獲得了本屆賽事的特等獎。
在眾多的優秀項目中,來自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張逸鴻的《基於3D手部姿態檢測的康復評估與訓練系統研究與實現》脫穎而出,憑藉其較為深入的研究和對於疾病康復的關注獲得了一等獎。該項目從腦中風所帶來的手部運動障礙出發,希望為患者設計一款價格低廉、操作簡單,能夠幫助患者在康復後期進行狀態評估和康復訓練的產品,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項目基於生活數據採集、3D手部檢測和手部康復評估等模塊進行研究,最終在手部康復階段層面達到89.9%的判斷準確率。
晉級決賽的團隊在線上進行了項目展示與答辯
IAIF還為參賽者提供了從科創培訓到項目孵化的全程服務,組委會於賽前為學生組織為期四周的人工智能科創培訓,而優秀應用型項目更有機會參加商湯科技的創業孵化項目路演培訓,商湯將為此提供強大的技術與資金支持。
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科技教育部副主任林君秋表示: 「人工智能作為通向未來的重要科技產業,在重視技術發展的同時,教育並培養新生代AI人才也是未來的核心工程。AI時代的巨大機遇不僅在於產業和應用場景的落地,同樣也存在於人類與人工智能更好的協同發展之中。」
商湯教育產品總經理戴娟表示:「人才對於推動技術創新,以及技術與行業的結合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IAIF在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的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通過AI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我們希望通過商湯教育,把當前AI行業中的領先思維方式真正傳達給年輕的一代,為人工智能行業的未來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特等獎獲得者吳可遇在談及此次參賽的感受時表示:「IAIF讓我能夠在賽事交流和專家指導中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甚至開啓一段完全不同的科創設計和實驗路徑。這次活動拓寬了我的眼界,幫助我更進一步地探索AI技術和研究,讓我受益匪淺。」
AI人才培養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第三屆國際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推動了教育部門、學校、企業、學術機構和大學在人工智能科創方面的合作,促使更多學生擁抱人工智能的巨大產業價值, 迎接智慧時代的來臨。